首页 >> 省法学会老年法学研究会 >> 政策法律
网络诈骗新花样:警惕短视频诈骗“套路”
        正文浏览次数:506
  2019/1/9 9:34:51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近年来,随着移动短视频爆发式发展,网络诈骗有了新花样。相关举报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期由用户举报的短视频“刷赞”欺诈事件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利用网民的虚荣心理,谎称可通过技术或人工手段进行“刷赞”“刷评论”等服务,进而诈骗用户钱财。

  短视频诈骗,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翻看案例就会发现上当受骗的人还真不少。有的人用视频内容吸引用户加好友,冒充微商骗钱;有的人在视频平台发布“红包返利”的活动信息,一旦得手就玩消失;还有的人以“免费领取苹果手机”为借口套取用户信息,索要“快递费”“手续费”“所得税”……《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显示,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目前已突破5亿;与此同时,85%的短视频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这些“95后”或“00后”,好奇心强、社会经验少,甚至还存在一些贪小便宜的侥幸心理。庞大的用户规模加上匮乏的防诈骗意识,短视频自然成为不法分子绝佳的牟利途径。

  如此严峻形势,需要监管部门、平台运营商和用户共同抵制。当前短视频市场鱼龙混杂,大量资本和广告不断涌入,对监管部门来说,必须切实肩负起审核信息和保护用户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对平台运营商来说,一方面可以从技术层面加强对视频内容的审核力度,比如人工智能审核、关键词屏蔽、指纹识别对比、视频标签添加等手段守好入口关;另一方面,平台也应完善举报投诉机制,比如在醒目位置设立投诉举报标志,方便用户及时举报投诉。对广大用户来说,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信短视频平台上带有营销、汇款等性质的视频,更不要轻易向对方转账,若发现被骗应立即报案。

  除此之外,国家还可以从立法层面进行一些完善。比如,参考已经全面推行的火车票实名制,完善对短视频平台的实名制注册,既及时有效地对短视频发布者进行监督,对不法分子进行打击,也可以减少平台内容乱象等问题。

  总之,铲除网络诈骗的滋生土壤、保障人们的财产安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有效落实。只有社会各方同心协力、协同发力,才能真正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

  (责任编辑:lch)

相关信息
  • 警惕 这种诈骗手法近来高发
  • 2023/8/7 10:23:13
  • 重复投保,可以得到多倍赔偿吗?
  • 2023/5/17 10:02:37
  • 亲人过世后存款怎么取
  • 2023/5/16 10:06:31
  • 托付余生的另一种可能
  • 2023/5/15 10:11:50
  • 单方出售夫妻共同房产 这样判
  • 2023/5/15 10:08:07
  •  热点文章导读 
    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年内将出 资金配置
    老年人商业保险又贵又少 已成保障盲区
    家用理疗仪用上超声波?骗人!
    老人家办养老保险不方便怎么办
    石家庄一老人盲目投资用7万养老钱买3
    老人的悲凉
    保健品“坑老”:“四大套路”设置“亲
    养老产品高额回报未兑现
    老人立遗嘱是否需要见证人
    放弃继承权就能不赡养老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关于规范养老机
    石家庄:养老机构医务室要配备医师护士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条例或5月起实施明确
    车票里含不含保险(健康维权)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