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法学会老年法学研究会 >> 政策法律
低价诈骗套路百出老年游成重灾区
        正文浏览次数:474
  2019/7/11 9:47:44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老年游需求快速爆发,一些假借旅游外壳行诈骗之实的案件也逐渐浮出水面。日前,北京市老龄协会联合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等多部门总结了十类与当前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骗术,其中有多个种类的诈骗都涉及老年消费需求集中的旅游产业。

  行骗套路不断翻新

  “我们发现有多个种类的涉老骗局都会利用旅游作为幌子。”北京市扶老助残基金会法律部主任林鸿雨介绍。

  具体来说,在保健养生类诈骗案件中,有不法分子曾向老人发放传单,称老人每人只需缴纳2800元就可以体验免费旅游和“VI P体检”,还能参与保健品公益讲座。在此过程中所谓的保健医生诱骗老人购买了数万元的保健品。

  还有一些旅行社直接将旅游作为行骗的手段。比如谭女士以600元的“超低价格”参与了港澳双卧6日游,被导游安排在香港某珠宝店强制购物。此外,老年人因旅游需求被“套路”的案件种类中还包括了合同诈骗等。

  维权关难过

  涉旅游产品维权难已成行业痛点。对此,林鸿雨分析称,首先,不少老人在旅游过程中都没有保留证据的意识,“有的案件中,老人在被‘忽悠’着买了保健品后,发票、包装都没有保留,他们甚至会听信商家的宣传,直接将保健品保存在商家的仓库中。”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为避免留下证据,会采取上门拿现金等形式收取款项,而这些都给维权取证造成了困难。“其次,通过旅游来对老人进行消费欺诈的案件,普遍都存在旅游目的地与老人居住地相隔较远的情况,部分案件甚至需要老人到旅游目的地维权,维权成本普遍较高。”更何况玉石、金银饰品、古玩字画等商品通常溢价率高,很难界定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亟待强化监管

  在业内看来,对于老年旅游消费来说,虽不能“因噎废食”,但也确实应重视其中存在的管理短板与监管空白,强化对于老年人权益的保障。

  一方面,法律界频繁发布提示称,老年人及其亲属在选择老年旅游产品时,不要为图便宜,参加低价劣质团。而旅途中,如有购物,要保留有效购物凭证,万一出现纠纷,可以向当地消委会或旅游、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另一方面,业界对于相关部门加强对老年旅游产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和追踪的呼声愈发强烈。

  (责任编辑:LCH)

相关信息
  • 警惕 这种诈骗手法近来高发
  • 2023/8/7 10:23:13
  • 重复投保,可以得到多倍赔偿吗?
  • 2023/5/17 10:02:37
  • 亲人过世后存款怎么取
  • 2023/5/16 10:06:31
  • 托付余生的另一种可能
  • 2023/5/15 10:11:50
  • 单方出售夫妻共同房产 这样判
  • 2023/5/15 10:08:07
  •  热点文章导读 
    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年内将出 资金配置
    老年人商业保险又贵又少 已成保障盲区
    家用理疗仪用上超声波?骗人!
    老人家办养老保险不方便怎么办
    石家庄一老人盲目投资用7万养老钱买3
    老人的悲凉
    保健品“坑老”:“四大套路”设置“亲
    养老产品高额回报未兑现
    老人立遗嘱是否需要见证人
    放弃继承权就能不赡养老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关于规范养老机
    石家庄:养老机构医务室要配备医师护士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条例或5月起实施明确
    车票里含不含保险(健康维权)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