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免费旅游”吸引,全程被“专家”忽悠,最后买回家十几万的保健品;接到推销电话后,便将退休金投入毫无价值的“收藏品”……大量案例显示,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更易成为骗子的目标。各种防不胜防的新型骗局,应该要如何识别,又要如何避免?(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高科技类诈骗
随着科技发展,不少骗子也利用新技术诈骗,包括转发微信语音、AI换脸等方式。如骗子盗取微信号后,向该微信号的好友提出转账要求。为取得信任,骗子会转发之前的语音,进而获得钱款。虽然目前微信语音是不能转发的,但骗子可以通过提取语音文件或安装增强版微信(插件),实现语音转发。同时,不少人认为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确认身份,但不少骗子还会利用AI换脸,伪装成任何人。
提个醒 对于这种诈骗形式,需要提高警惕,直接和对方电话联系或见面确认。此外,在要求对方语音回复时可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要求对方提供身份信息、说出以往经历等。
快递理赔类诈骗
近日,微信冒出大量快递理赔的账号,冒充快递公司理赔中心工作人员以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用户,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广西柳州的谢先生就接到一通自称是某快递公司客服的电话,称他的货品被寄丢了要给他补偿,并报出订单号和个人信息。谢先生没有生疑,立即按照对方指示,在微信上关注了一个名为“XX快递助手”的公众号,“登录”个人账号,输入绑定的银行卡账号密码和手机上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几分钟后,他发现银行卡内的几千元全部被转走了。
提个醒 遇到退货或快递丢失的情况,应及时拨打购物平台、快递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任何理赔都不会通过个人微信号进行,因此不要打开安全性未知的第三方链接,谨防钓鱼、木马病毒等。
影视剧众筹类诈骗
当影视剧明星的片酬和收入纷纷浮出水面后,动辄百万、多则上亿元的片酬让不少人十分羡慕,有骗子利用这种心理状态,再加上高息短周期的利诱,对民众进行直接诈骗。
骗子会先用聊天工具拉人,然后集中在群里进行利诱,提供一些即将上映的电影片名,然后以众筹的形式,让大家纷纷投资。经过几次小额投资返利后,不少人已深信不疑。此时,管理员会主动告知有部影片预计3个月后上映,仍以众筹形式引资,对投资人的要求较高,起步是至少1万元,日化收益率为3%,有指定的APP转账,还有PDF格式的合同。投资后,前几天还能看到收益变化,可过段时间就会发现无法联系上管理员,自己也不在之前的群里,想要报警却连对方的名字也说不出来。
提个醒 类似影视剧众筹诈骗,其实是庞氏骗局的“变异体”。骗子在短期内以高额利诱让投资人获得蝇头小利后,再以“收网”的形式一次性骗取所有投资人的大额资产。
假冒名人类诈骗
近年来,诈骗团伙开始抓住不少人对名人的信任,通过仿冒等方式骗取用户钱财。一方面,诈骗分子会打着名人的旗号,进行产品宣传;另一方面,诈骗团伙会利用“高仿号”,通过在社交账号发布名人照片素材,获取用户的信任。他们会盗用名人的肖像照片,以附带的二维码吸引用户添加好友或进群,再引诱用户支付“项目费用”,或者发布“三无”产品或返利诈骗信息,诱导用户转账付款骗取钱财。
提个醒 此类打着名人旗号的骗局主要有几个特点:会以一张含二维码的“免费学习”推广图来吸引眼球,而这张图中必定还会有一位知名人士的照片,给人一种正规培训班的错觉。这实际上是一种病毒营销,它打着知名人士或者知名大学的旗号,忽悠人进群学习,关注微信号,再传播同样的信息。或声称可购买某种产品,一旦目的达到,这些群主会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