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法学会老年法学研究会 >> 案例选编
起底互联网保险江湖“猫腻”
        正文浏览次数:537
  2021/6/3 10:19:01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最高600万医疗保障,首月保费仅1元?参与直播并投保就能获得一台冰箱?搜索保险相关信息后电话便被“打爆”?……急功近利的营销展业模式,违背保险业运营逻辑的同时,亦有侵害消费者权利、影响保险业形象的风险。那么,消费者如何在“陷阱环绕”的互联网保险江湖中擦亮眼防掉坑?(摘编自《北京商报》)

    猫腻一

    虚假宣传

    典型案例  “戳!最高600万医疗保障,首月保费仅1元”“邀请好友投保送红包”……4月初,李亮(化名)看到上述宣传语后便通过某保险中介公众号参加活动。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没有领到红包。李亮说,“邀请两个好友投保,就能领取20元现金。公众号后台显示我已经获得好友助力,红包已入账,但实际上直到活动过期,我都没有收到钱”。

    专家拆招  “‘拉人头投保,好友助力赢红包’等宣传称为病毒式营销。”有业内人士解释。“若该保险中介给客户20元红包则会涉及违规返佣,不给显然涉嫌虚假宣传。”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这种病毒式营销对中介而言能够较快实现业务扩张,但此例中亦涉嫌违反监管规定和虚假宣传,会受到监管处罚,也会损害中介机构的市场形象。

    有精算师指出,一般短险月缴总费用高出年缴费用,所谓“首月1元”看似优惠,实际上是将首月的金额分摊至后续月份中,许多保险营销过程不对此进行标明强调,易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对于所谓“拉人头投保发红包返现”的活动,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建议,对消费者来说,咨询专业保险代理人买的保险对不对、能不能赔、怎么赔,提升保险素养,亦是非常重要的事。

    猫腻二

    违规返佣

    典型案例  “姐,今晚我们平台会有一个财险直播,如果当时投保的话,会有大到冰箱小到手机的投保奖励。” 某保险中介平台工作人员丁宋在观看直播的邀请中提到。类似现象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屡见不鲜。投诉人赵吕便表示:“我在某综合金融平台上看到‘你有66元红包待领取’的广告,点进去后发现是‘再投一笔养老金’的宣传。养老金投保按钮处,能看到‘66元红包’的字样。点击投保之后,会显示保费相较原价减少66元。”

    专家拆招  《保险法》规定,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及其从业人员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某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使得定价、承保、投资等活动可能过度乐观,甚至使得当期经营者期待逃避之后的偿付责任。因此,保险市场不能进行过度的价格(费率)竞争,返佣的实质是拉低保险产品的费率,有害于保险市场的健康。李文中建议,消费者买保险应该更看重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与服务质量,不要贪图眼前利益,配合某些保险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险公司的这些额外的支出最终都是消费者来买单。”

    猫腻三

    自动扣费

    典型案例  “我曾在微信上误点某险企广告,但并不知道自己买了保险。”当徐月收到46.85元的微信保费扣除短信时,她很茫然。徐月当即在微信投诉中投诉了该险企的乱扣费现象,并联系了客服。然而,客服打来电话,要求徐月撤销微信扣费投诉。“客服说,不撤销投诉,就不给退钱。”

    专家拆招  有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认为,用户提到的自动续费/私自扣款,是因为用户选择了月缴方式。不过,亦有业内人士直言,险企在这些投诉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无辜”。

    有资深保险经纪人指出,消费者投诉保险机构“自动扣费”,一般源于部分互联网保险机构为了吸引客户流量,设置了极低的投保门槛。然而,保险产品是金融产品,尤其是其中互联网医疗险等产品每年的费率可能出现波动,后续产生的隐形费用有可能非常高。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明辨“靠谱”销售渠道,不要轻信低费率产品的吸引,而是要考虑保险产品真正的功能和作用,全面、详细了解了某一产品的来龙去脉之后,再选择投保。“掉坑”之后,消费者或可酌情考虑与保险公司沟通合理维权。

  (责任编辑:hbln1)

相关信息
  • 警惕 这种诈骗手法近来高发
  • 2023/8/7 10:23:13
  • 重复投保,可以得到多倍赔偿吗?
  • 2023/5/17 10:02:37
  • 亲人过世后存款怎么取
  • 2023/5/16 10:06:31
  • 托付余生的另一种可能
  • 2023/5/15 10:11:50
  • 单方出售夫妻共同房产 这样判
  • 2023/5/15 10:08:07
  •  热点文章导读 
    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年内将出 资金配置
    老年人商业保险又贵又少 已成保障盲区
    家用理疗仪用上超声波?骗人!
    老人家办养老保险不方便怎么办
    石家庄一老人盲目投资用7万养老钱买3
    老人的悲凉
    保健品“坑老”:“四大套路”设置“亲
    养老产品高额回报未兑现
    老人立遗嘱是否需要见证人
    放弃继承权就能不赡养老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关于规范养老机
    石家庄:养老机构医务室要配备医师护士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条例或5月起实施明确
    车票里含不含保险(健康维权)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