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5日,80岁的岳宜贤展示了他精心创作的《百龙图》:100个“龙”字跃然纸上,用了甲骨文、象形文字、金文、篆书、古隶、章草、行楷等11种字体,一个也不重样,真绝!其中,有很多字体是不常见的,人们也不认识。
岳宜贤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从小爱好书法,现为石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他说,在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古往今来很多书法家都写过“龙”字,这幅《百龙图》包含了11种字体,各个“龙”字都是历代书法家写过的,每个字都有出处。
虽然很多人都写过“龙”字,但是要收集100种不重样的“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此,岳宜贤跑遍了省会各大书店、旧书摊、图书馆、博物馆,搜寻各种书法书籍。每获得一本新的文字工具书,他都如获至宝。半年多的时间,他才集齐100个“龙”字。经过多次临摹,终于在龙年春节前夕,完成了这幅《百龙图》。
展示现场,72岁的张生茂和其他几位老人,也拿来了各自创作的书法,和书画爱好者交流。
图为岳宜贤正在讲解他临摹的《百龙图》。
本报记者 贾凤霞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