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新农村建设的满腔热情,保定高碑店市退休干部、老党员刘更福不辞劳苦,花费6年时间为村里编写了一部《东柴家营村志》。村志详尽记述了东柴家营村从明朝永乐年间到2009年的变迁史,涵盖1600余年的世事变迁、文化传承。目前村志已编印成册。
据了解,这是当地第一部较完整的村志。全书达几百万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各章组成,对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社会问题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记述,内容包括历代涉及本村的历史人物和发生在本村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村志通过1600多年的史料对比,客观地反映了东柴家营村的历史状况,特别是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在文明建设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帮助村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精神财富。
今年68岁的刘更福生长在高碑店市新城镇东柴家营村。酷爱写作的他亲眼见证了家乡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走向富裕文明的历程,于是便萌发了为村里写一部村志的想法。2003年,刘更福退休后,在村委会和乡亲们的支持鼓励下,他开始编写村志。整天他在成堆的史料中查阅,乐此不疲。为了获取翔实可靠的资料,几年来,刘更福挨门挨户走访村里村外的老人,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向外地的本村籍的当事人、知情人了解情况,到北京、上海、杭州及本市许多单位查阅大量的地方史籍,还不远千里到山西省洪洞县追溯柴家营村人的祖籍。为了把村状村貌地图画准确,他顶着炎炎烈日用百米尺测量了东柴家营村的每一条路、每一块地,绘制出不同年代的东柴家营村地图,清楚地把地域范围、村址位置、古寺庙遗址、各条街道、村际道路、省道国道做了标记。老人的义举善行感动了村里的父老乡亲和社会贤达,各界主动集资资助老人印刷成书。
2010年5月份,保定晚报报道了刘更福老人的事迹,保定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誉峰在刊载老人事迹的报纸上批示:“请市志办刘主任代我看望刘更福老人,向刘更福老人致敬!”随后,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一座崭新的农村书屋在东柴家营建成,保定市委宣传部送去了3万元。刘更福老人的事迹在高碑店市引起强烈的反响,被誉为老有所为的典范。李光宇
高碑店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