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很多老年人躺着或蹲坐时间久了,突然站起来就会头晕、眼前模糊,甚至出现晕厥。你可能会怀疑自己是贫血或低血糖,其实还可能是低血压在作怪。“相比高血压,低血压带来的危害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的低血压不仅会让你晕,也可能增加脑梗、心梗的风险!”宁夏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席少静提醒。
病理性低血压要治疗
临床上,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长期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
低血压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两种。其中,生理性低血压是指血压偏低的同时,人们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可以说,这类人属于天生血压偏低,长期处于低血压状态。只要这类人没有症状,可以不去管血压的问题。
病理性低血压指的是血压偏低的同时,出现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这种病理性低血压一定要重视,并找出病因治疗。
五种原因可能诱发低血压
老年人常发生的低血压有以下几种。
直立性低血压 突然起身或由躺到坐时,会因血压调节不及时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眼前发黑、站立不稳。这是由于起立后的血压突降引起了脑部缺血。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比例达到15%。一旦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应立即平卧,同时测量血压、脉搏以帮助诊断。
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特有的,并常伴有头晕、嗜睡等表现,多发生于早餐后。餐后低血压可能与胃肠血液循环增加有关,所以老人饭后不要马上运动。
季节性低血压 夏季外界气温较高,机体为保持恒定体温,增加散热,体表的毛细血管会舒张,这一系列变化可引起血压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应根据医生指导适量减服降压药,以免血压过低。
疾病导致的低血压 心肌缺损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不良、调节功能差,心脏无法向全身送出足够的血液,容易出现低血压症状。
药物导致的低血压 “还有一种常见的低血压,出现在高血压病人的治疗过程中,由于降压方式的选择及药物调整不当,而导致血压出现过度的下降。”席少静提醒,当血压过低时,老人会感到困倦、乏力、打哈欠不止(有的甚至吃饭时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现这些不适时,提示老人需要就医,调整降压药物的类型,以及剂量。
低血压有时更伤身
很多中老年人发现高血压后很重视,积极治疗,而觉得低血压无关紧要,但其实低血压有时更伤身。席少静解释,当人体血压过低时,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人体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从而影响身体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长此以往,身体还可能出现其他功能下降,如视力、听力下降。同时,人体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还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等。也可能因为突然晕眩而跌倒,导致骨折或其他意外。
发生有症状的低血压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积极治疗。病理性低血压的老人要适当加强锻炼,合理搭配膳食,不偏食、不节食,以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低血压老人在捡取地上东西时,不宜直接低头弯腰,应先蹲下。蹲下起身时,最好保持较为缓慢的速度。起夜或早晨起床前要先在床上活动一下之后再慢慢起床,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适量饮茶,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摘编自《银川晚报》)